发布时间:2019-04-08
3月29日,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2019年第二届第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鹰潭召开,会议由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副秘书长熊珂主持,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公室主任刘文斌、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院长及协会会长宋冬生、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云庆、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秘书长张建强、江西省鹰潭市工信委总工程师余增红、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西省各设区市散预办代表、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各常务理事单位、江西大豫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方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10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会首先由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会长宋冬生向大会作了2018年度协会工作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协会2018年的工作情况,第一,协会内部建设,从制度完善、人员配置,平台建设及资讯传递方面进行说明;第二,大型活动的交流和开展,包括委派专家配合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行业安全大检查,内部试验室验收承接行业主管单位委托培训,行业技术交流会等;第三,党建工作,单独成立了“中共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支部委员会”;第四,外联及互访活动。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秘书长张建强向大会作了2018年度协会的财务报告,协会会费标准说明,新增协会会员名单和协会会员级别变更名单的提案,新增协会副会长名单的提案。会议向江西中路混凝土有限公司等29家2018年优秀会员单位颁发了“2018年优秀会员单位”牌匾,江西省萍乡新纪元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海平作为优秀会员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各地市散预办和协会进行了区域信息交流,并对当前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江西大豫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作了商砼智能互联系统的技术交流会,上海方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了混凝土搅拌站配料改进的技术交流。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气氛活跃,为今后我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了正确的目标,对我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在新的一年健康稳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大会邀请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衷敬华教授为全体与会嘉宾作了《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讲座》的精彩的演讲。
发布时间:2019-03-22
发布时间:2019-03-22
发布时间:2019-03-15
发布时间:2019-03-15
发布时间:2019-03-14
发布时间:2019-03-14
发布时间:2019-03-04
发布时间:2019-03-04
发布时间:2019-03-04
发布时间:2019-02-19
元宵佳节至,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祝您阖家欢乐,事业步步高!
发布时间:2019-02-18
发布时间:2019-02-18
发布时间:2019-01-23
职务:江西省散预协会秘书处秘书性别:男学历:大专以上年龄:35周岁以下能力要求:1、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2、有过行政经验和一定文字能力及擅长计算机office办公软件;3、具有C1机动车驾驶证并能熟练驾驶。工作内容:1、协会日常培训相关工作;2、领导交办的其他相关事务。福利待遇:年薪5-7万,缴纳五险一金。有意向者请将简历投递至江西省散预协会邮箱:jxsyx2017@163.com联系人:胡明联系电话:0791-85238113
发布时间:2019-01-23
发布时间:2019-01-15
发布时间:2019-01-15
发布时间:2018-12-28
职务:江西省散预协会秘书处秘书性别:女专业:土木工程年龄:37-42工作要求:1、具有丰富的团队建设与管理经验;2、具有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能力;3、具有面向客户的交流与协作能力;4、擅长计算机office办公软件;5、具有C1机动车驾驶证并能熟练驾驶。工作内容:1、预拌混凝土行业大数据搜集;2、预拌混凝土行业分析报告;3、协会各项活动组织策划;4、其他相关事务;招聘时间:2018年12月27日至2019年1月1日简历投递请联系江西省散预协会秘书处张主任电话:0791-85238113邮箱:48418496@qq.com
发布时间:2018-08-30
发布时间:2018-07-04
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分会和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联合主办、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承办的第五届“井冈山论坛”――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协同处置利用与混凝土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会于2018年6月28-29日在江西圆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预拌混凝土行业的300余位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现场会议以“新时代新技术新发展”为主题,邀请到18位专家交流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分享促进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验。论坛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嘉宾对固废资源利用非常关注,预拌混凝土企业正在转变观念,华丽转身成为消纳和协同处置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的城市环保功能设施,逐步树立预拌混凝土产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形象。会议现场6月29日,论坛进入第二日交流环节,上午的论坛由建研华测(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冠飞主持。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孔安首先带来《预拌混凝土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协同处置建筑废弃物》报告。他从新时期我国预拌混凝土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预拌混凝土企业向建筑废弃物协同处置方向转型的可行性、转型方式和主要措施、投入和产出经济性分析、保障措施要求几个方面展开介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孔安孔安介绍,新时期下,受行业管控、环保整治等相关政策影响,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局面,企业生存发展也迎来新的挑战:政策层面限制不断加码、原料供应保障受到严峻考验、企业普遍缺乏转型升级动力或能力。就现阶段看,预拌混凝土行业仍处于全面分散的发展阶段,企业总体实力普遍较弱,大都不具备转型升级的能力,只能被动适应政策和环境变化。预拌混凝土企业在研发创新、生产性服务体系搭建、全产业链的节能降耗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建研华测(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冠飞孔安建议预拌混凝土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式和主要措施:借鉴水泥协同处置,转变功能;搭建完整和系统的产品体系;“保证质量”是开展协同处置的前提;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应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应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和技术。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丁庆军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丁庆军介绍新型桥面铺装结构与材料及施工技术。丁庆军重点介绍了钢桥面新型组合铺装结构、材料与施工技术,他介绍,基于层间性能调控的钢桥面组合铺装结构[下面层(钢板焊接剪力钉,绑扎钢筋网,浇筑5cm高强高韧性混凝土)+高粘高弹沥青防水应力吸收层+上面层(3~4cm高粘高弹沥青SMA-13或10)],即将原钢桥面铺装层与钢板界面的粘接,设计为高抗剪钢件联结,将铺装层单一有机复合材料,设计为有机与无机复合的三层材料。可提高钢桥面铺装层的整体力学及路用性能,有效解决了车辙、推移、开裂等病害,提高了铺装层的耐久性能和路用性能。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悬索桥以及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等桥面,采用同步碎石车热撒高粘高弹沥青(1.4-1.8kg/m2)和4.75mm-9.5mm的预拌碎石(覆盖率为60%-70%),形成防水粘结应力吸收层,铺装4cm的SMA-13高粘高弹沥青混凝土。这种单层铺装结构可以服役20年。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悦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悦介绍基于盘管试验及数值模拟技术的混凝土可泵性评价方法。李悦总结:1、基于大型盘管试验,测试了C60泵送混凝土的直弯管的压力损失:当混凝土在管道中流速为0.47m3/s时,直管压力损失为0.0126MPa/m,弯管压力损失为0.0203MPa/个。2、各规范计算值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比都存在一定的误差。3、可以利用CFD法中的流体模拟软件Fluent建立泵送混凝土在泵管中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混凝土在泵管中的流速、压力分布及泵送压力损失变化规律。4、采用CFD法中多相流模拟方法得到的直/弯管压力损失,与现场盘管试验压力损失结果大体吻合。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建筑业务部亚太区首席科学家张量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建筑业务部亚太区首席科学家张量介绍有机硅防护技术的新进展情况。张量介绍了有机硅的性能和用途、有机硅防护的机理和方式、有机硅防护及应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案例。张量总结:有机硅防水剂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改善砌块和石材等表面耐沾污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膏体硅烷相对于传统的液体硅烷具有环保、安全、易施工、渗透深度深、质量容易控制等特点,未来在路桥混凝土结构防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兼具憎水和憎油功能的新型改性有机硅表面封闭剂可以有效改善基层表面的耐沾污性;在历史建筑的修复中,有机硅产品未来会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有机硅纳米抗渗防水外加剂整体防水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加压成型的混凝土制品及的防水性能、抑制泛碱并且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新型硅树脂粉末防水剂为降低干混砂浆产品的泛碱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微胶囊包覆的新型有机硅树脂防水剂通过不稳定性设计可以将活性成分在抄取法生产纤维水泥板工艺中经过滤处理后仍然保存下来,为特殊工艺条件下提高水泥制品的整体防水性能提供了保证。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马国伟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马国伟介绍建筑3D打印的机遇和挑战。马国伟对3D打印的发展进行了简述,并分析和介绍了胶凝材料的可打印性、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改良、3D打印智能混凝土以及3D打印技术发展进程和展望。3D打印,最关键的是材料,3D打印智能混凝土材料,可以具备多种功能,如自测量、自愈合和自密实混凝土。可应用轻骨料混凝土、电磁吸收混凝土、自保温混凝土、地质聚合物、高性能混凝土等。江西贝融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筠江西贝融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筠介绍构建科学化与智能化混凝土配制的新技术体系。构建科学智能混凝土配制技术新体系的目标是:优化混凝土组成,绿色化与LCC;提升性能与质量;减小配制试验量。赵筠介绍,混凝土配置技术科学智能的方法是:用科学模型和计算分析软件,智能化实现最大堆积密实度,以及确定最佳水泥与水用量;用掺和料比例调节需要的强度,有效降低水泥用量;使复杂组成与配合比趋于最优。赵筠认为,应对混凝士土工业面临的挑战,要科学智能化配制,从容面对原材料多样化、多变性等的变化;降低泌水、离析趋势,及泵送堵管概率;适应各种新拌与硬化性能要求,降低早期开裂风险,提高耐久性;更大量应用工业固废,提升混凝士绿色、低碳水平。下午,论坛进行了《矿渣基生态水泥》《混凝土早期热裂缝的预防》新书首发仪式,为期两天的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