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官方网站
行业动态
202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

2023年,外部环境变乱交织,经济工作的复杂性、挑战性前所未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运行回升向好,GDP增速达到5.2%,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但是,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行、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大幅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叠加行业产能过剩,2023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严重承压,主要经营指标较上年明显下滑。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经济压力,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始终坚守高质量发展的信念,思变识变,以变应变,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行业运行背景分析

1.宏观经济背景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圆满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2023年,我国GDP为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2023年内需明显扩张,最终消费支出是推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对GDP累计同比增长的贡献率增至82.5%,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较上年增长49.7个百分点。投资呈现较强韧性,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9%,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净出口持续承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增长放缓,货物贸易顺差同比收窄,跨境旅行、国际运输等服务贸易稳步恢复,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扩大,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2023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向下拉动GDP 0.6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增长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9%;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1%、38.3%和54.6%。从经济结构来看,疫情放开后,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逐渐稳固,第一、二产业的贡献率有所下降。

2. 上游原材料端分析

(1)水泥

2023年水泥市场总体表现为“需求不足、预期转弱、淡旺季特征弱化、价格震荡下行”的特征。

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拖累,水泥需求总量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3年全国水泥产量20.23亿吨,全口径同比下降4.49%,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2023年国内水泥市场价格走势总体呈现前高后低、震荡调整的走势。据中国水泥协会数字水泥网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为394元/吨(P.O42.5散到位价,下同),同比大幅回落15%,价格处于近六年最低水平。

 (2)砂石骨料

2023年,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基建投资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砂石骨料需求明显不足,全年生产砂厂骨料168.35亿吨,同比下降3.35%。在产量下降的同时,砂石骨料价格一路走低。即使进入三四季度传统施工旺季,砂石骨料市场需求量有较大增加,但其价格也只是维持在止跌小幅回升水平。2023年天然砂(中砂)、机制砂(中砂)和碎石(16-25mm)均价分别为126.56元/吨、94.46元/吨和92.24元/吨,同比分别下降了2.10元/吨、7.34元/吨和1.82元/吨。

近年来,国内投资砂石骨料项目热情高涨。不少大型央企、国企和地方平台公司陆续布局砂石骨料业务,有力推动砂石工业规模化绿色发展,但随着沿江沿海区域砂石产能陆续释放,全国砂石产能过剩风险已初步显现,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3. 下游需求端分析

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增速较2022年下降2.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8.24%;建筑业投资增长22.5%,较上一年提高2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6%。

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下滑导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需求明显下滑,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新开工面积,2023年累计同比均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幅度较上年有所缓和。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中建筑工程累计同比下降12.2%,直接导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需求大幅下滑。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成为平抑混凝土与水泥制品需求下滑的工具。2023年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25.2%;水利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5.2%,增速较2022年下降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管理业中的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下降-0.7%,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下降-0.8%。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需求。

但整体来看,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拉动效果呈下降走势。2023年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水泥0.4吨,是2012年的1/2,约为2006年的1/4。

二、202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经济运行回顾

(一)2023年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2023年,在需求不足、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大背景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严重承压,企业经营极其困难,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征:

1.主要产品产量明显下降

2023年,受房地产业开发投资下行、房屋新开工面积大幅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除预制混凝土桩产量小幅上涨外,主要产品产量与上一年相比出现明显下降。

说明: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大幅下滑,亏损面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负增长。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15792.36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11.2%;利润总额累计542.45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29%。

说明: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标数据之间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

2023年,全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43%,较2022年同期增加0.07百分点。全年全行业亏损企业超过4300家,亏损面达到24.44%,这一比例较2022年增加了1.71个百分点;累计亏损额165.46亿元。

3.应收账款占比攀升、周转率下降,经营风险加大

2023年行业不仅亏损面增加,回款情况更加严峻。2023年末全行业应收账款净额10650.61亿元,同比增长1.25%;应收账款周转率1.5次。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7.44%,比2022年上升近15.21个百分点。期末全行业负债总额16022.07亿元,同比增长1.08%。

4.上市公司大部分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

2023年,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大部分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工程延期等致使企业产品销量、售价下滑,项目结算及回款不及预期等,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如:云南建投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预拌混凝土销量同比增长6.9%,但收入同比下降5.4%,毛利率同比下降22.8%;华润水泥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混凝土销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9.5%,平均售价同比降低22.85%,营业额同比减少41.6%,毛利率同比减少24.6%。

(二)2023年重点细分行业运行情况

1.预拌商品混凝土(以下简称“商品混凝土”)

2023年,受房地产投资持续萎缩、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商品混凝土市场需求不足,量价走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3年全国商品混凝土产量26.8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5.5%;全口径同比下降11.35%。

分区域来看,2023年全国七大区域商品混凝土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华中地区产量降幅最大,超过25%;西南地区产量降幅超过15%;华南、华北地区产量降幅相对较小,不超过1%。

分省市来看,全国31个省区市中只有重庆、内蒙、吉林、新疆、上海、西藏6个省区市全年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其中5个省区市增幅达到2位数,上海增幅超过30%,西藏增幅接近50%;其余25个省区市累计产量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有8个省区产量下降幅度达到2位数,河南、辽宁、广西降幅均超过15%。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商品混凝土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商品混凝土市场均价呈现明显下滑走势,9月份以后价格下行走势逐步趋于缓和。与前两年不同的是传统需求旺季及年末商品混凝土价格并未出现企稳修复的现象,2023年全年商混价格均呈下行走势。

2023年12月份,全国商品混凝土(C30)均价为364元/立方米,较年初下降34元/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36元/立方米。整体来看,2023年全国商品混凝土(C30)均价为384元/立方米,较2022年降低34元/立方米。

分区域看,2023年全国七大区域除西南地区以外,其他区域混凝土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华东、东北地区下跌幅度最大,年末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跌了81元/立方米和60元/立方米;华北、华中地区年末价格同比分别下跌了36元/立方米和22元/立方米;华南、西北地区年末价格同比分别下跌了12元/立方米和9元/立方米;西南地区年末价格同比增长了2元/立方米。 

分城市看,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重点监测的36个主要城市中有6个城市年末价格同比上涨,其中乌鲁木齐上涨幅度最大,同比增长54元/立方米;南宁年末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余29个城市价格均呈现下滑走势,其中苏州、合肥、杭州、长春、南京5个城市价格跌幅超过100元/立方米。

我国商品混凝土市场需求已步入下降通道,未来商品混凝土产量将呈现下降走势,为此,需要行业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拓展新市场和新应用领域并向国际化发展,以应对市场变化和需求下降的趋势。

(二)预制混凝土构件

2023年,国家层面没有延续前些年不断出台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各类政策,建筑业主线逐渐回归到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各地政府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的做法出现明显分化。三大重点区域和一线中心城市都适时提出了加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意见,并不断强化落实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融合、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协同发展要求。经济欠发达的中、西、北部地区大中城市根据自身条件在不断修正本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求,提出因地制宜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思路,结合当地市场需求或工业化建造水平,开展以水平构件工业化和精装修为核心的适宜产品技术体系研究和推广应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目前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还在探索适宜的工业化产品技术发展路径,围绕多低层建筑的质效提升目标,重点推广经济实用的产品技术体系和构配件标准化应用。

在上述政策及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市场不断走低的背景下,2023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开复工面积不断下降,作为装配式建筑关键部品的建筑构件市场规模下滑比较明显,根据重点区域协会和骨干企业提供数据分析估算,2023年建筑构件市场需求量较上年下降20%左右,建筑构件单价也较上年下降5%-10%,货款回收状况也越来越差,造成各地预制构件市场竞争激烈,预制企业都在为生存和活下去的目标采取各种应对市场竞争措施,这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和新投产的预制工厂处于停产或倒闭边缘。

由于产品体系开发和工程应用缺乏市场创新机制,导致装配式建筑一直缺乏标准化技术和工业化建造的持续升级,无法体现建筑工业化质效提升要求和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经济性,目前主要以叠合板、楼梯为主的这种比较简单的PC产品大面积应用推广做法,多功能集成和高性能产品迭代缺乏市场机制的创新动力,目前这种缺乏产品体系、质量和效率检验很难满足政策退出后的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要求。

市政基础设施类构件由于政府投资力度较大,总体开复工规模相对保持稳定。近几年预制装配技术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市政类预制构件市场用量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近年,由于施工总承包单位在项目现场投资项目工厂现象不断增多,造成城市周边存量的市政构件生产企业市场和产量逐年下降,产品价格也一路下滑,工期拖延情况也比较普遍,加之付款周期不断延长,市政类构件企业同样面临生存压力考验,部分企业也在考虑退出或转产。

(三)预制混凝土桩

2023年,预制混凝土桩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少有的产量保持增长的一个重点产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3年全国预制混凝土桩总产量44016.39万米,同比增长1.68%。虽然增幅不大,但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全行业经营极其困难、业绩大幅下滑的2023年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我国预制混凝土桩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广东、江浙一带以及湖北最为密集。随着光伏在西北地区的推广应用,西北已经成为光伏桩生产的热点地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预制混凝土桩生产企业约上千家(西北地区2023年新增光伏桩生产企业17家,另有20多家在建或筹建),设计总产能超过7亿米/年(含2023年新增和扩建的生产线),2023年实际产能发挥率在60%左右,常规产品产能过剩,光伏桩短期供应短缺。

目前,预制混凝土桩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桥梁、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水利、电力等。2023年,光伏桩的需求快速增长,成为预制桩行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随着管桩在高铁、大型桥梁、特高压等大型基础中的推广应用,以及短期内在陆上光伏、海上光伏、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领域预制混凝土桩用量的爆发性的增长,预制混凝土桩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持续扩大预制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寻求在生产技术、材料、产品、工艺、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创新,开发与具体工程相匹配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法是保持预制混凝土桩行业活力的重要保障。

(四)水泥混凝土管涵

水泥混凝土管涵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给排水、电力、通信等领域。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使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涵最多的国家,管涵也成为我国水泥制品工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

2023年,混凝土管涵产业和我国混凝土水泥制品行业一样,度过了十分艰难的一年。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率不足、资金到位不及时等因素影响,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等管涵产品量价持续走低,行业经济指标、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增加,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增大,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全国现有各种规模的管涵生产企业约3500家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水泥排水管累计产量约59936千米,同比下降41.1 %。

目前,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产品制造和应用的最大规格为Φ4400mm,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箱涵最大截面达14.8m×9.426m。直径4000mm以上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和7m以上矩形箱涵在全国各地的综合管廊、电力隧道、地铁通道和车站中得到广泛应用。2023年在全国各大城市,5000mm-8000mm的顶进式预制混凝土箱涵继续在多条地铁过道、城市过街通道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区域规划不断扩大、城市更新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水泥混凝土管涵产品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水泥混凝土管涵需求量未来将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十四五”期间水泥混凝土管涵行业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行业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攺变。但是,随着国家低碳、节能、环保要求力度加大和人工成本上涨,未来,芯模振动成型工艺和径向挤压成型工艺必将成为水泥混凝土管涵行业主要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

(五)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2023年,我国在UHPC领域的多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展势头良好。UHPC的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在增加,UHPC应用场景和领域在扩大,用量在增长, UHPC的价值也被更好地认识,并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利用。UHPC已成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最活跃、最具成长性的重要分支之一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2023年,我国UHPC应用突破和创新亮点包括:风电塔筒应用实现零的突破,钢-UHPC组合梁、桁架梁等新结构发展与应用,用免拆模板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与效率,超大体积桥梁结构成功施工,在役桥梁快速维修和加固,助力建造新一代超低能耗建筑,新产品如公路防撞护栏改造升级护板、工业屋面瓦、预应力幕墙板,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UHPC用量超过14.65万立方米(比2022年增长79%),其中56%使用UHPC预混料,约18万吨;其余44%为直接使用原材料制备UHPC。

我国UHPC最大的工程应用领域仍然是桥梁,占比为39%,以钢-UHPC复合桥面、桥梁构件连接 (湿接缝) 应用为主;市政、电力与水利工程,占比为17%;建筑应用主要是预制幕墙、墙板和结构构件,占比约12%。2023年新增UHPC用量的较大部分来自风电结构,主要用于预制塔筒管片,用量占比达25%;维修加固用量占比约1%;其他方面应用均有所增长。2023年中国UHPC应用分布与近5年UHPC用量及增长情况见。

   目前,UHPC市场正处于稳步增长期,可以预见,未来UHPC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但前提是必须将UHPC材料和应用技术做好做扎实,把标准规范和市场发展好,少走弯路。

(六)轻骨料

2023年,在房地产业深度调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轻骨料行业在固废利用、低碳绿色建材等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依然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在建拟建固废陶粒项目新增产能约400万立方米/年。目前,全行业企业数量近1000余家,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安徽、山东、湖北、湖南,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其中: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主要受政府鼓励政策的影响,污泥等固废陶粒轻骨料及相关制品发展较好;湖北、湖南、安徽、四川等地页岩等原材料资源丰富,高强页岩陶粒企业分布较多。2023年,包括陶粒、陶粒混凝土制品及现浇、装备制造企业在内的全行业总产值估算近 200亿元,受疫情及房地产市场下滑等不利影响,陶粒产能利用率不高,行业利润率不高,总利润约20亿元。

近10多年,我国陶粒产品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固废类陶粒占比大幅度上升,2023年固废类陶粒占比由2010年的不足40%提升到 70%,陶粒工业已成为资源化处置固废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固废建材发展规划中均将发展固废制陶粒列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方向之一。

国内轻骨料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污泥、建筑渣土(垃圾)逐渐成为固废陶粒常用原材料之一,危废生产陶粒线项目不断落地,陶粒化处置磷石膏成为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煤矸石陶粒项目深入发展,固废免烧陶粒项目不断增多,超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LUHPC)技术产品即将应用于实际工程。由于固废陶粒生产线大量增加,叠加疫情、房地产业投资下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陶粒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偏低端化,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普通产品销售价格不高,部分依赖固废补贴。

未来,建设清洁绿色工厂是大势所趋,陶粒生产线从原料进场、原料处理制备、陈化、造粒、烧成和成品处理等整个生产工艺环节,以及粉尘收集处理、污泥异味处理、污水净化循环利用等各环节均需进一步改进提升,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建设低碳绿色工厂。在此基础上,还应优化产品结构,加大高强陶粒的研发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向多元化、多品种、高强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改变目前以中低端的产品为主的局面,丰富产品品种,满足差异化需求;同时,开发制备结构用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研究超高层泵送施工技术,提高我国轻骨料混凝土整体技术水平,以此促进轻骨料混凝土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应用。

(七)混凝土外加剂

2023年,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经历了建筑业下行,混凝土市场缩减,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不利过程,总体呈现出量、价、利三降的局面。行业内各企业都在发展与生存上努力寻求其突破点,部分小企业关停倒闭。大型企业努力发挥其在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市场和产业链协同的优势,砥砺前行。

目前,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依然在混凝土外加剂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功能性混凝土外加剂如速凝剂、粘度调节剂、早强剂、减缩剂、引气剂等其他外加剂持续发展,产量不断增加、品种不断拓展,性能不断提高。我国地域广阔,砂石、水泥品种繁多,加上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等受市场资源影响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客户需求多样化促进了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和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根据2023年混凝土产量估算我国2023年外加剂产量约1320万吨(不含膨胀剂),其中:减水剂产量约1080万吨,速凝剂和膨胀剂产量各200万吨左右(膨胀剂用量呈减少趋势,速凝剂则逆势增长),其他还有缓凝剂与早强剂等;全国混凝土外加剂市场规模约为540亿元。

2023年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价格稳中有降,平均单价在1400-1900元/吨之间(10%-15%水剂),个别企业出于市场占有率的考虑价格在1200-1300元/吨,对市场生态的影响较大。由于上游环氧乙烷价格下跌,外加剂成本下降,部分企业利润依然保持稳定。在混凝土外加剂细分市场方面,混凝土预制企业、基础设施工程用的外加剂利润率高于预拌混凝土企业用的利润率,外加剂终端产品的利润率高于外加剂母液利润率。

尽管由于混凝土房建市场萎缩致使混凝土外加剂产量下滑,但全国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总量仍有增长,铁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用量依然巨大,尤其是速凝剂市场已成为外加剂领域新的增长点。2009年全国速凝剂年产量约100.71万吨,随着铁路、公路、煤炭行业建设大规模增长,速凝剂产量大幅度增长,2023年速凝剂产量约200万吨,年销售额约40亿元,其中液体速凝剂占比已超过80%。未来,随着“两新一重”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将为混凝土外加剂带来稳定的市场需求;大体量的公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将推动速凝剂产业快速发展。

三、2024年行业发展展望

(一)市场需求展望

近期,国际组织相继发布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预期。IMF预计,中国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6%和4.1%;联合国《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4.5%,2025年进一步降至4.3%;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将增长4.5%,2025年预计增长4.3%。

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提出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从各个省份制定的GDP目标来看,除天津外,其余省份2024年GDP目标均不低于5%,高于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

前三经济大省中,广东省将2024年GDP增长目标定为5%,江苏、山东均为5%以上。

四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将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重庆将目标定为6%左右,天津将目标定为4.5%左右。

浙江、福建、河南、河北、陕西、辽宁、贵州、黑龙江将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5%左右;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内蒙、吉林、甘肃、宁夏将定为6%左右(或以上);新疆将目标定为6.5%左右;海南、西藏均将增速目标设为8%左右,为全国最高。从各地预定的发展目标看,2024年的发展增速略低于2023年。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发展目标为5%左右。

从全国及各省市预期的经济发展增速来看,2024年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市场环境预计不会好于2023年。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作为2024年的九项重点任务之一,可见其对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视。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也要求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准施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稳妥处置房企风险。“三大工程”既是楼市发展新模式的抓手,也是房地产稳中求进的着力点。据中指研究院测算,22个超大特大城市待改造城中村规模约10亿平方米,若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将对房地产需求及投资产生明显支撑。但应看到,2024年是城中村改造的启动之年,城中村改造对房地产销售、投资的实际拉动或有限。

2024年房地产销售与投资有望边际改善,但整体规模预计仍将持续在低位运行,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新开工面积、开发投资或继续回落”的特点。考虑到2024年需求端政策仍将维持宽松态势,以及近期一线城市的购房政策大力度放松,将对整体房地产市场信心的重塑和预期回升具有积极作用,预计2024年降幅较2023年有所收窄。因此,预计2024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市场需求仍有下行空间,但降幅将有所收窄。

(二)转型发展方向

高质量发展是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从2024年初各地的两会中均可看到,主打“创新牌”,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成为各地谋划的重点任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中央与各地政府重视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面对需求量收缩、品质要求提升的市场环境,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的增量上找机会,转变为存量上找突破,并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新需求,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应用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绿色低碳为着力点,提高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和能力,发展高性能/超高性能、高耐久性、可循环利用的混凝土及其制品,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打造行业绿色环保低碳底色。

三是以智能制造为抓手,通过数字赋能助推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制造转型,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使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

四是抓住“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机遇,通过产业链“抱团出海”“搭船出海”、产业园模式国际化或以项目股权投资、海外并购、投资建厂等多种方式“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继续推进国际化布局。

 

来源:CCPA经济运行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